※ 报身卢舍那佛尊形 详细>>
※ 大日如来——毗卢遮那... 详细>>
※ 大孔雀明王造像法式 详细>>
※ 六观音尊形 详细>>
※ 佛画中的基本染法之—... 详细>>
※ 日本佛画讲座中的绷纸... 详细>>
※ 日本佛画中的截金技术 详细>>
※ 绷绢的方法 详细>>

 


苏轼所做佛赞——《苏轼集》第九十五卷(赞八十首)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10-2 15:48:30 浏览量:
--------------------------------------------------------------------------------------------------------------------------------

《僧伽赞》苏轼

  盲人有眼不自知,忽然见日喜而舞。
  非谓日月有在亡,实自庆我眼根在。
  泗滨大士谁不见?而有熟视不见者。
  彼岂无眼业障故,以知见者皆希有。
  若能便作希有见,从此成佛如反掌。
  传摹世间千万亿,皆自大士法身出。
  麻田供养东坡赞,见者无数悉成佛。

  《阿弥陀佛赞》苏轼

  苏轼之妻王氏,名闰之,字季章,年四十六,元祐八年八月一日卒于京师。

  临终之夕,遗言舍所受用,使其子迈、迨、过为画阿弥陀像。
  绍圣元年六月九日,像成,奉安于金陵清凉寺。
  赞曰:佛子在时百忧绕,临行一念何由了。
  口诵南无阿弥陀,如日出地万国晓。
  何况自舍所受用,画此圆满天日表。
  见闻随喜悉成佛,不择人天与虫鸟。
  但当常作平等观,本无忧乐与寿夭。
  丈六全身不为大,方寸千佛夫岂小。
  此心平处是西方,闭眼便到无魔娆。

  《药师琉璃光佛赞(并引)》苏轼

  佛弟子苏龠,与其妹德孙,病久不愈。
  其父过,母范氏,供养祈祷药师琉璃光佛,遂获痊损。
  其大父轼,特为造画尊像,敬拜稽首,为之赞曰:我佛出现时,众生无病恼。
  世界悉琉璃,大地皆药草。
  我今众稚孺,仰佛如翁媪。
  面颐既圆平,风末亦除扫。
  弟子龠与德,前世衲衣老。
  敬造世尊像,寿命仗佛保。

  《傅大士赞》苏轼

  善慧执板,南泉作舞。
  借我门槌,为君打鼓。

  《应梦观音赞》苏轼

  稽首观音,宴坐宝石。
  忽忽梦中,应我空寂。
  观音不来,我亦不往。
  水在盆中,月在天上。

  《静安县君许氏绣观音赞》苏轼

  太岳之裔,邑于静安。
  学道求心,妙湛自观。
  观观世音,凛不违颜。
  三年之后,心法自圆。
  闻思修王,如日现前。
  心识其容,口莫能言。
  发于六用,以所能传。
  自手达针,自针达线。
  为针几何?巧历莫算。
  针若是佛,佛当千万。
  若其非佛,此相曷缘?孰融此二,为不二门?拜手敬赞,东坡老人。

  《绣佛赞》苏轼

  凡作佛事,各以所有。
  富者以财,壮者以力。
  巧者以技,辩者以言。
  若无所有,各以其心。
  见闻随喜,礼拜赞叹。
  曾未及彼,一针之劳。
  而其获报,等无有二。
  若复缘此,得度成佛。
  则此绣者,乃是导师。

  《题王霭画如来出山相赞》苏轼

  头鬅鬙,耳卓朔。
  适从何处来,碧色眼有角。
  明星未出万家闲,外道天魔犹奏乐。
  错不错。
  安得无上菩提,成正等觉?《东林第一代广惠禅师真赞》苏轼

  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事。
  勇士不顾生,故能立天下之大名。
  是人于道亦未也,特以义重而身轻。
  然犹所立如此,而况于出三界,了万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应物而无情者乎?堂堂总公,僧中之龙。
  呼吸为云,噫欠为风。
  且置是事,聊观其一戏。
  盖将拊掌谈笑不起于坐,而使庐山之下,化为梵释龙天之宫。

  《兴国寺浴室院六祖画赞(并叙)》苏轼

  予嘉祐初举进士,馆于兴国浴室老僧德香之院。
  浴室之南有古屋,东西壁画六祖像。
  其东刻木为楼阁堂宇以障之,不见其全,而西壁三师,皆神宇靖深,中空外夷,意非知是道者不能为此。
  书其上曰:蜀僧令宗笔。
  予初不闻宗名,而家有伪蜀待诏丘文播笔,画相似,殆不可辨。
  曰:“宗岂师播者耶?”已而问诸蜀父老。
  曰:“文播,汉州人,弟曰文晓,而令宗其异父弟,或曰其表弟也。”
  皆善画山水人物竹石,其品在黄筌、句龙爽之间。
  而文播之子仁庆,尤长于花实羽毛,蜀人赵昌所师者。
  予去三十一年,而中书舍人彭君器资,亦馆于是。
  予往见之,则院中人无复识予者。
  独主僧惠汶,盖当时堂上侍者,然亦老矣。
  导予观令宗画,则三祖依然尚在荫翳间。
  予与器资相顾太息。
  汶曰:“嘻,去是也何有。”
  乃徙置所谓楼阁堂宇者,北向而出之,六师相视,如言如笑,如以法相授。
  都人闻之,观者日众,汶乃作栏楯以护之。
  而器资请余为赞之,曰:少林傃壁,不以为碍。
  弥天同辇,不以为泰。
  稽首六师,昔晦今明。
  不去不来,何损何增。
  俯仰屈信,三十一年。
  我虽日化,其孰能迁之。

  《观音赞》苏轼

  兴国浴室院法真大师慧汶,传宝禅月大师贯休所画十六大阿罗汉,左朝散郎集贤校理欧阳棐为其女为轼子妇者舍所服用装新之。
  轼亦家藏庆州小孟画观世音,舍为中尊,各作赞一首,为亡者追福灭罪。

  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
  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
  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
  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
  呼者若自痛,则必不能呼。
  若其了不痛,何用呼菩萨。
  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
  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
  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
  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赴救。

  《罗汉赞十六首·第一尊者》苏轼

  正坐敛眉,扼腕立拂。
  问此大士,为言为默?默如雷霆,言如墙壁。
  非言非默,百祖是式。

  《罗汉赞十六首·第二尊者》苏轼

  旃檀非烟,火亦无香。
  是从何生?俯仰在亡。
  弹指赞叹,善思念之。
  是一炷香,是天人师。

  《罗汉赞十六首·第三尊者》苏轼

  我观西方,度无量国。
  诸佛陀耶,在我掌握。
  右顾晔然,汝则皆西。
  随我所印,识道不迷。

  《罗汉赞十六首·第四尊者》苏轼

  袖手不言,跏趺终日。
  两眉虽举,六用皆寂。
  寂不为身,动不为人。
  天作时雨,山川出云。

  《罗汉赞十六首·第五尊者》苏轼

  掌中浮图,舍利所宅。
  放大光明,照十方刹。
  椟而藏之,了无见闻。
  众所发心,与佛皆存。

  《罗汉赞十六首·第六尊者》苏轼

  手中竹根,所指如意。
  云何不动?无意可指。
  食已宴坐,便腹果然。
  是中空洞,以受世间。

  《罗汉赞十六首·第七尊者》苏轼

  梵书旁行,俯首注视。
  不知有经,而况字义。
  佛子云何?饱食昼眠。
  勤苦功用,诸佛亦然。

  《罗汉赞十六首·第八尊者》苏轼

  众生颠倒,为物所转。
  我转是珠,以一贯万。
  过现不住,未则未来。
  举珠示人,孰为轮回?《罗汉赞十六首·第九尊者》苏轼

  柏子庭际,正觉妙慧。
  悟最上乘,了第一义。
  为大摩尼,传鸡足衣。
  示现虚寂,端坐俯眉。

  《罗汉赞十六首·第十尊者》苏轼

  半肩磨衲,为谁缓颊?彼以诚叩,此缘问答。
  佛意玄微,有觉无为。
  肉眼执着,捧函捕龟。

  《罗汉赞十六首·第十一尊者》苏轼

  幻体有累,法身无着。
  幻法两忘,圆明寥廓。
  以大愿力,援诸有情。
  见闻悉入,真妄一真。

  《罗汉赞十六首·第十二尊者》苏轼

  长江皎洁,可鉴毛发。
  师心水心,一般奇绝。
  目寓波中,意若扰龙。
  真机掣电,微妙玄通。

  《罗汉赞十六首·第十三尊者》苏轼

  默坐无说,是名妙说。
  月盘芹献,花开子结。
  宝锡一枝,中含真机,悟此机者,处处泉飞。

  《罗汉赞十六首·第十四尊者》苏轼

  摄衣跏趺,观此烟穗。
  与我定香,本无内外。
  贝叶琅函,三乘指南。
  胡人捧立,云谁启缄。

  《罗汉赞十六首·第十五尊者》苏轼

  何去何从,叩应感通。
  如响答声,声寂还空。
  诉者谁衅?皆有佛性。
  去尔嗔恚,随处清净。

  《罗汉赞十六首·第十六尊者》苏轼

  一般心眼,两般见解。
  将人我矿,烹炼沙汰。
  廓然圆明,超悟上乘。
  示现慈悲,授诸有情。

  《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一宾度罗跋罗堕》苏轼

  尊者白氎在膝,贝多在巾。
  目视超然,忘经与人。
  面颅百皱,不受刀籋。
  无心扫除,留此残雪。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二迦诺迦代蹉尊者》苏轼

  耆年何老,粲然复少。
  我知其心,佛不妄笑。
  瞋喜虽幻,笑则非真。
  施此无忧,与无量人。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三迦诺迦跋梨随暗尊者》苏轼

  扬眉注目,拊膝横拂。
  问此大士,为言为默?默如雷霆,言如墙壁。
  非言非默,百祖是式。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四苏频陀尊者》苏轼

  聃耳属肩,绮眉覆颧。
  佛在世时,见此耆年。
  开口诵经,四十余齿。
  时闻雷雹,出一弹指。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五诺矩罗尊者》苏轼

  善心为男,其室法喜。
  背痒孰爬?有木童子。
  高下适当,轻重得宜。
  使真童子,能如兹乎?《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六跋陀罗尊者》苏轼

  美狠恶婉,自昔所闻。
  不圆其辅,有圆者存。
  现六极相,代众生报。
  使诸佛子,具佛相好。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七迦理迦尊者》苏轼

  佛子三毛,发眉与须。
  既去其二,一则有余。
  因以示众,物无两遂。
  既得无生,则无生死。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八代暗罗弗多尊者》苏轼

  两眼方用,两手自寂。
  用者注经,寂者寄膝。
  二法相忘,亦不相捐。
  是四句偈,在我指端。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九戒博迦尊者》苏轼

  一劫七日,刹那三世。
  何念之勤,屈指默计。
  屈者已往,伸者未然。
  孰能住此?屈伸之间。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半托迦尊者》苏轼

  垂头没肩,俯目注视。
  不知有经,而况字义。
  佛子云何,饱食昼眠。
  勤苦功用,诸佛亦然。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一罗怙罗尊者》苏轼

  面门月满,瞳子电烂。
  示和猛容,作威喜观。
  龙象之姿,鱼鸟所惊。
  以是幻身,为护法城。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二那迦犀那尊者》苏轼

  以恶辘物,如火自焚。
  以信入佛,如水自湿。
  垂眉捧手,为谁虔恭。
  大师无德,水火无功。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三因揭陀尊者》苏轼

  捧经持珠,杖则倚肩。
  植杖而起,经珠乃闲。
  不行不立,不坐不卧。
  问师此时,经杖何在?《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四伐那婆斯尊者》苏轼

  六尘既空,出入息灭。
  松摧石陨,路迷草合。
  逐兽于原,得箭忘弓。
  偶然汲水,忽然相逢。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五阿氏多尊者》苏轼

  劳我者皙,休我者黔。
  如晏如岳,鲜不僻淫。
  是哀骀它,澹台灭明。
  各妍于心,得法眼正。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六注茶半托迦尊者》苏轼

  以口说法,法不可说。
  以手示人,手去法灭。
  生灭之中,自然真常。
  是故我法,不离色声。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七庆友尊者》苏轼

  以口诵经,以手叹法。
  是二道场,各自起灭。
  孰知毛窍?八万四千。
  皆作佛事,说法炽然。

  《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八宾头卢尊者》苏轼

  右手持杖,左手拊右。
  为手持杖,为杖持手。
  宴坐石上,安以杖为。
  无用之用,世人莫知。

  《罗汉赞》苏轼

  左手持经,右手引带。
  为卷为开,是义安在?已读则卷,未读则开。
  我无所疑,其音如雷。

  《水陆法像赞(并引)》苏轼

  盖闻净名之钵,属餍万口。
  宝积之盖,遍覆十方。
  若知法界,本造于心。
  则虽凡夫,皆具此理。
  在昔梁武皇帝,始作水陆道场,以十六名,尽三千界。
  用狭而施博,事约而理详。
  后生莫知,随世增广。
  若使一二而悉数,虽至千万而靡周。

  惟我蜀人,颇存古法。
  观其像设,犹有典刑。
  虔召请于三时,分上下者八位。
  但能起一念于慈悲之上,自然抚四海于俯仰之间。
  轼敬发愿心,具严绘事,而大檀越张侯敦礼,乐闻其事。
  共结胜缘,请法云寺法涌禅师善本,差择其徒,修营此会,永为无碍之施,同守不刊之仪。
  轼拜手稽首,各为之赞,凡十六首。

  △上八位·一切常住佛陀耶众谓此为佛,是事理障。
  谓此非佛,是断灭相。
  事理既融,断灭亦空。
  佛自现前,如日之中。

  △上八位·一切常住达摩耶众以意为根,是谓法尘。
  以佛为体,是谓法身。
  风止浪静,非有别水。
  放为江河,汇为沼沚。

  △上八位·一切常住僧伽耶众佛既强名,法亦非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惟佛法僧,非三非一。
  如云出雨,如水现日。

  △上八位·一切常住大菩萨众神智无方,解脱无碍。
  以何因缘,得大自在。
  障尽愿满,反于自然。
  无始以来,亡者复存。

  △上八位·一切常住大辟支迦众现无佛处,如第二乘。
  如日入时,膏火为灯。
  我说三乘,如应病药。
  敬礼辟支,即大圆觉。

  △上八位·一切常住大阿罗汉众大不可知,山随线移。
  小入无间,澡身军持。
  我虽不能,能设此供。
  知一切人,具此妙用。

  △上八位·一切五通神仙众孰云飞仙,高举违世。
  湛然神凝,物不疵疠。
  为同为异,本自无同。
  契我无生,长生之宗。

  △上八位·一切护法龙神众外道坏法,如刀截风。
  坏者既妄,护者亦空。
  伟兹龙神,威而不怒。
  示有四友,佛之御侮。

  △下八位·一切官僚吏从众至难者君,至忧者臣。
  以众生故,现宰官身。
  以难为易,以忧为乐。
  乐兼万人,祸倍众恶。

  △下八位·一切天众苦极则修,乐极则流。
  祸福无穷,纠缠相求。
  遂超欲色,至非非想。
  不如一念,真发无上。

  △下八位·一切阿修罗众正念淳想,则为飞行。
  毫厘之差,遂堕战争。
  以此为道,穴胸陨首。
  是真作家,当师子吼。

  △下八位·一切人众地狱天宫,同一念顷。
  涅槃生死,同一法性。
  抱宝号穷,钻穴索空。
  今夕何夕,当选大雄。

  △下八位·一切地狱众汝一念起,业火炽然,非人燔汝,乃汝自燔。
  观法界性,起灭电速。
  知惟心造,是破地狱。

  △下八位·一切饿鬼众说食无味,涎流妄咽。
  真食无火,中虚妄见。
  美从妄生,恶亦幻成。
  如幻即离,既饱且宁。

  △下八位·一切畜生众欲人不知,心则有负。
  此念未成,角尾已具。
  集我道场,一洗濯之。
  尽未来劫,愧者勿为。

  △下八位·一切六道外者众陋劣之极,荡于<耳少>冥。
  胎卵湿化,莫从而生。
  闻吾法音,飙起雷动。
  如梦觉人,不复见梦。

  《磨衲赞(北叙)》苏轼

  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游京师,天子闻其名,以高丽所贡磨衲赐之。
  客有见而叹曰:“呜呼善哉!未曾有也。
  尝试与子摄其斋衽,循其钩络,举而振之,则东尽嵎夷,西及昧谷,南放交趾,北属幽都,纷然在吾箴孔线蹊之中矣。”
  佛印听然而笑曰:“甚矣,子言之陋也。
  吾以法眼视之,一一箴孔有无量世界,满中众生所有毛窍,所衣之衣箴孔线蹊,悉为世界。
  如是展转经八十反,吾佛光明之所照,与吾君圣德之所被,如以大海注一毛窍,如以大地塞一箴孔,曾何嵎夷昧谷交趾幽都之足云乎?当知此衲,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重非轻,非薄非厚,非色非空。
  一切世间,折胶堕指,此衲不寒;砾石流金,此衲不热;五浊流浪,此衲不垢;劫火洞然,此衲不坏。
  云何以有思惟心,生下劣想?”于是蜀人苏轼,闻而赞之曰:匣而藏之,见衲而不见师。
  衣而不匣,见师而不见衲。
  惟师与衲,非一非两。

  眇而视之,虮虱龙象。

  《小篆般若心经赞》苏轼

  草隶用世今千载,少而习之手所安。
  如舌于言无拣择,终日应对惟所问。
  忽然使作大小篆,如正行走值墙壁。
  纵复学之能粗通,操笔欲下仰寻索。
  譬如鹦鹉学人语,所习则能否则默。
  心存形声与点画,何暇复求字外意。
  世人初不离世间,而欲学出世间法。
  举足动念皆尘垢,而以俄顷作禅律。
  禅律若可以作得,所不作处安得禅。
  善哉李子小篆字,其间无篆亦无隶。
  心忘其手手亡笔,笔自落纸非我使。
  正使忽忽不少暇,倏忽千百初无难。
  稽首)

  《般若多心经》,请观何处非《般若》。

  《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苏轼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是惟宝觉,大士之像。
  因是识师,是则非师。
  因师识道,道亦如是。

  《资福白长老真赞》苏轼

  是是是。
  是资福,白老子。
  身如空,我如尔。
  无一事,长欢喜。
  东坡有,老居士。
  见此真,欲拟议。
  未开口,落第二。
  有一语,略相似。
  门如市,心如水。

  《光道人真赞(字晏然)》苏轼

  海口山颧,犀颅鸖肩。
  定眼水止,秀眉月弦。
  自一而两,至百亿千。
  即妄而真,是真晏然。

  《净因净照臻老真赞》苏轼

  净故能照,为照故净。
  亦如是身,孰知其正。
  四大是假,此反为真。
  从古圣贤,所莫能分。
  视彼如此,凡贼皆子。
  喜甲怒乙,虽子犹贼。
  人方自我,物固相物。
  是故东坡,即此为实。

  《马祖庞公真赞》苏轼

  南岳坐下一马,四蹄踏杀天下。
  马后复一老庞,一口吸尽西江。
  天下是老师脚,西江即渠侬口。
  不知谁踏谁杀,何缘自吸自受。
  (昙秀作六偈,述庞公事,东坡读而首肯之,为书此赞。)
  《玉岩隐居阳行先真赞》苏轼

  道不二,德不孤。
  无人所有,有人所无。
  世之所争者五,天啬其三,而畀其二。
  是以日计之不足,岁计之有余也。

  《葆光法师真赞》苏轼

  嗟夫法师。
  行年四十有四,而不知牝牡之欲。
  身居京邑,而不营利欲之私。

  体无威容,口无文词。
  头如蓬荜,性如鹿麋。
  意之所向,虽金石莫隔,而鬼神莫逆。
  此所以陟降天门,睥睨帝所,而终莫能疑者耶?《醴泉观真靖崇教大师真赞》苏轼

  北方有神君,出内罔与冥。
  被发拊剑驭两灵,国之东南福其庭。
  注然天醪涌其冷,汰选妙士龠扃。
  翛然真靖有典刑,眉间三出杳而清,何必控鲤浮南溟。

  《东莞资福堂老柏再生赞》苏轼

  生石首肯,奘松肘回。
  是心苟真,金石为开。
  堂去柏枯,其留复生。
  此柏无我,谁为枯荣?方其枯时,不枯者存。
  一枯一荣,皆方便门。
  人皆不闻,瓦砾说法。
  今闻此柏,炽然常说。

  《湜长老真赞》苏轼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虽同乎人,而实无情。
  彼真清隐,何殊丹青。
  日照月明,雷动风行。
  夫孰非幻,忽然而成。
  此画清隐,可谒雨晴。

  《海月辩公真赞(并引)》苏轼

  钱塘佛者之盛,盖甲天下。
  道德才智之士,与夫妄庸巧伪之人,杂处其间,号为难齐。
  故于僧职正副之外,别补都僧正一员。
  簿帐案牒奔走将迎之劳,专责正副以下,而都师总领要略,实以行解表众而已。
  然亦通号为僧官,故高举远引山栖绝俗之士,不屑为之。
  惟清通端雅,外涉世而中遗物者,乃任其事,盖亦难矣。
  余通守钱塘时,海月大师惠辩者,实在此位。
  神宇澄穆,不见愠喜,而缁素悦服,予固喜从之游。
  时东南多事,吏治少暇,而余方年壮气盛,不安厥官。
  每往见师,清坐相对,时闻一言,则百忧水解,形神俱泰。
  因悟庄周所言东郭顺子之为人,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盖师之谓也欤?一日,师卧疾,使人请余入山。
  适有所未暇。
  旬余乃往,则师之化四日矣。
  遗言须余至乃阖棺,趺坐如生,顶尚温也。
  余在黄州,梦至西湖上,有大殿榜曰弥勒下生,而故人辩才、海月之流,皆行道其间。
  师没后二十一年,余谪居惠州,天竺净惠师属参寥子以书遗余曰:“檀越许与海月作真赞,久不偿此愿,何也?”余矍然而起,为说赞曰:人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爰有大士,处此两间。
  非浊非清,非律非禅。
  惟是海月,都师之式。
  庶复见之,众缚自脱。
  我梦西湖,天宫化城。
  见两天竺,宛如平生。
  云披月满,遗像在此。
  谁其赞之?惟东坡子。

  《清都谢道士真赞》苏轼

  谢道士,生丙子。
  真一存,长不死。
  欲识清都面目,一江春水东流。
  滔滔直入沧海,大至蓬莱顶头。

  《李伯时作老子新沐图遗道士蹇拱辰赵郡苏某见而赞之》苏轼

  (一云子由作)老聃新沐,晞发于庭。
  其心淡然,若忘其形。
  夫子与回,见之而惊。
  入而问之,强使自名。
  曰:岂有已哉,夫人皆然。
  惟役于人,而丧其天。
  其人苟忘,其天则全。
  四肢百骸,孰为吾缠?死生终始,孰为吾迁?彼赫赫者,将为吾温。
  彼肃肃者,将为吾寒。
  一温一寒交,而万物生焉,物皆赖之,而况吾身乎?温为吾和,寒为吾坚,忽乎不知,而更千万年。
  葆光志之,夫非养生之根乎?《辩才大师真赞》苏轼

  余顷年尝闻妙法于辩才老师,今见其画像,乃以所闻者赞之:即之浮云无穷,去之明月皆同。
  欲知明月所在,在汝唾雾之中。

  《无名和尚传赞》苏轼

  道无分成,佛无灭生。
  如影外光,孰在孰亡?如井中空,孰虚孰盈?无名和尚,盖名无名。

  《参寥子真赞》苏轼

  东坡居士曰:维参寥子,身寒而道富。
  辩于文而讷于口。
  外尫柔而中健武。

  与人无竞,而好刺讥朋友之过。
  枯形灰心,而喜为感时玩物不能忘情之语。
  此余所谓参寥子有不可晓者五也。

  《髑髅赞》苏轼

  黄沙枯髑髅,本是桃李面。
  而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
  业风相鼓转,巧色美倩盼。
  无师无眼禅,看便成一片。


上一篇:旃檀瑞像
下一篇:新作通行七十三幅水陆画——天台山水陆画
返 回:返回上一页
 

谨遵佛制  精研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