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身卢舍那佛尊形 详细>>
※ 大日如来——毗卢遮那... 详细>>
※ 大孔雀明王造像法式 详细>>
※ 六观音尊形 详细>>
※ 佛画中的基本染法之—... 详细>>
※ 日本佛画讲座中的绷纸... 详细>>
※ 日本佛画中的截金技术 详细>>
※ 绷绢的方法 详细>>

 


曼荼罗——佛画匠所应知(8)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11-8 17:10:09 浏览量:
--------------------------------------------------------------------------------------------------------------------------------

 

梵语 maN!d!ala,西藏语 dkyil-h!khor。又作曼陀罗、曼吒罗、漫荼罗、蔓陀罗、曼拏罗、满荼逻、满拏啰。意译坛、坛场、轮圆具足、聚集。印度修密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而划圆形、方形之区域,或建立土坛,有时亦于其上画佛、菩萨像,事毕像废;故一般以区划圆形或方形之地域,称为曼荼罗,认为区内充满诸佛与菩萨,故亦称为聚集、轮圆具足。在律中,亦有为避不净,而在种种场合作曼荼罗者。
 据大日经疏卷四载,曼荼罗有种种意义:自轮圆具足之意而言,诸尊如轮般环绕于普门之大日如来四周,协助大日,使众生趣入普门;自发生之意而言,能养育佛种,而生佛树王(佛果);又由梵语 maN!d!a 乃精制牛乳为醍醐之意,故曼荼罗表佛果之醇净融妙,有极无比味、无过上味之意。但后世密教认为,曼荼罗主要是聚集之意,亦即诸佛、菩萨、圣者所居处之地。印度筑土坛,系于其上图出诸尊,事后,复破坏之,但我国及日本则专用纸帛图出诸尊。日本东密,系指于金刚界图出金刚界曼荼罗,于胎藏界图出胎藏界曼荼罗等之两部曼荼罗(两界曼荼罗)。在台密,则以苏悉地法用杂曼荼罗。又两部曼荼罗之图样因经及仪轨不同而有异,现流行之图示曼荼罗,称为现图曼荼罗。
 曼荼罗有四种,称为四种曼荼罗,简称四曼。依金刚顶经之说,即:()诸尊具足相好容貌之图画,称为大曼荼罗(尊形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曼荼罗之成身会。()诸尊之三昧耶,即表示本誓之器杖、刀剑等之持物,以图示或于手结印契,称为三昧耶曼荼罗,相当于三昧耶会。()诸尊之种子及真言,或书种子之梵字于诸尊本位,或以法身之三摩地以及一切经论之文义等,称为法曼荼罗(种子曼荼罗),相当于微细会。()将诸尊之威仪事业铸造成像,称为羯磨曼荼罗,相当于供养会。此四种曼荼罗,又各含有三种曼荼罗,即:(1)都会(都门、普门)曼荼罗,诸尊聚集一起,如以大日如来为中心之两部曼荼罗。(2)部会曼荼罗,部分诸尊,如佛部之佛顶曼荼罗,莲华部之十一面观音曼荼罗等。(3)别尊(一门)曼荼罗,以一尊为中心之释迦曼荼罗、如意轮曼荼罗等。
 依大日经之说法,可归纳于三种秘密身,即:()字,乃法曼荼罗。()印,乃三昧耶曼荼罗。()形,乃大曼荼罗。此三身各具足威仪事业,称为羯磨曼荼罗。四曼荼罗虽圆满具足万德,然总归于一而超越相对,此谓体大曼荼罗;具备众相之差别,称为相大曼荼罗;具足三密之业用,称为用大曼荼罗。又四曼荼罗摄尽一切存在之相状,故对六大体大、三密用大,称为四曼相大。此外,尚有三种四曼荼罗之说,即:()就过去世而言,集中于法身大日如来说法席之圣众,为自性会四曼。()就未来世而言,影像及书画,为世间住持四曼。()就现在世而言,瑜伽行者为行者修成四曼。
 至于大智印、三昧耶智印、法智印、羯磨智印等四智印(四印)与四曼之异同,乃是体同而名异;或谓四曼乃通于有情、非情者,而四印则只限于有情者;或谓四曼对本有之体而得名,四印乃对修生之用而得名。
 金刚界曼荼罗(金刚界,梵语 vajra-dha^tu),表示大日之智法身。又作果曼荼罗、智曼荼罗、西曼荼罗、月轮曼荼罗。此系根据金刚顶经等所作之图。日本东密使用自九会形成之九会曼荼罗;台密则使用成身一会之曼荼罗。九会曼荼罗乃印度随宜之说,如左图所示(括弧内为别称)。
 现图曼荼罗计收一四六一尊。羯磨会以下之六会,相当于金刚顶经金刚界品所说之金刚界大曼荼罗、陀罗尼曼荼罗、微细金刚曼荼罗、一切如来广大供养羯磨曼荼罗、四印曼荼罗、一印曼荼罗等六曼荼罗。其余三会之所据则无定说。金刚界曼荼罗原为成身一会,而九会则似是集合九种曼荼罗者。其图相之义,金刚系表示菩提之智慧体,坚固不坏,且有摧毁一切之功能。图相排列顺序系以羯磨会为首,最下为降三世三昧耶会,此即表示如来教导众生,起化他之作用,系从果向因之下转门,至羯磨会以下之供养会乃表示各个四曼。四印会表示四曼相互不离,一印会则表示四曼乃为绝对之一实相而容纳于六大。以上六会即三轮身中自性轮身之曼荼罗。理趣会为正法轮身金刚萨埵之曼荼罗,表示欲、触、爱、慢之相。降三世羯磨会与降三世三昧耶会,则表示由于以上二轮身,对难以教化之众生,显示忿怒的教令轮身之降三世明王之容貌,而使之折伏。
 此外,降三世三昧耶会以下,逆向羯磨会,系表示菩萨之修行顺位,系从因向果之上转门。降三世三昧耶会则象征以大悲之弓箭,射伏无明之怨敌,发起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誓愿,乃至羯磨会系表示完成威仪具足之大日如来(即羯磨身)。或对前图依照<><><><><><><><><>之顺序,有种种解释,如谓此乃从自证至化他,又从化他还归自证之自证化他折伏摄受不二之曼荼罗。九会之中,表示羯磨会(成身会)图相者,即于中央画一大圆轮,其中现出五月轮,且于中央月轮中安置大日及四波罗蜜菩萨,而于四方月轮安置四佛及四亲近等十六大菩萨。其他,复画八供养(内四供养、外四供养)、四摄、贤劫千佛、外金刚部二十天、四大神等。
 金刚界曼荼罗分为佛部(理智具足觉道圆满)、金刚部(智)、宝部(福德)、莲华部(理)、羯磨部(化他作用)等五部。大日、阿閦、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等五佛,为其各部之部主;而大日以外之四佛则自大日四亲近之四波罗蜜菩萨出生,故此四菩萨称为部母。
 胎藏界曼荼罗(胎藏界,梵语 garbha-dha^tu),乃表示大日之理法身。又作因曼荼罗、理曼荼罗、东曼荼罗、大悲曼荼罗。佛之大悲,若以胎藏为譬喻,即从此胎藏而生曼荼罗之意,此乃根据大日经之绘图而来。其图形不一,如经疏曼荼罗、阿阇梨所传曼荼罗、胎藏旧图样、胎藏图像、现图曼荼罗,而部院之废立及所列之诸尊皆有差异。传说为日僧惠果所作之现图曼荼罗立有十三大院,然于日僧空海之秘藏记中,省略四大护院,而仅有十二大院。其他尚有省略苏悉地院,而为十一大院者。日本现行之现图曼荼罗即属于十二大院,其配列如下图,计容纳四一四尊。

 


 图相之意,表示开显众生本具之因德,即等于果德之莲花,亦即菩提心之佛种由大悲万行之母胎(即胎藏)养育,直至佛果之意。从佛菩提自证之德,示现八叶中胎大日之身,从大日之德,示现第一重乃至第四重之诸尊,此皆象征大日之德的一部分。其中,中台八叶院之图相:大日位于八叶(八花瓣)莲花中央之花台,东方安置一叶宝幢,南方安置开敷华王,西方为无量寿,北方为天鼓雷音,东南方为普贤,西南方为文殊,西北方为观世音,东北方则为弥勒。以上,大日表示法界体性智,四佛表示四智,四菩萨表示四行(菩提、福德、智慧、羯磨)。胎藏界曼荼罗分为佛部、金刚部、莲华部等三部。在众生心中则表示粗妄执、细妄执、极细妄执等三妄执实相之大定、大智、大悲等三德。中台院及其东西等六院,相当于佛部,北方之观音、地藏等二院相当于莲华部,南方之金刚手、除盖障等二院相当于金刚部,外金刚部院摄属于三部,而通称为金刚部。
 于台密,除两部大日如来以外,其余诸尊而为中尊者之曼荼罗(即金刚、胎藏两界曼荼罗以外之曼荼罗)称为杂曼荼罗,又称作诸尊曼荼罗、别尊曼荼罗。有如来、佛顶、诸经、观音、菩萨、忿怒、天等分别。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在本位普遍聚集,称为都会坛曼荼罗、普门曼荼罗;对此,以药师、弥陀、观音等诸尊为中心所建之曼荼罗,则称都外别坛、别尊曼荼罗、一门曼荼罗。
 修尊胜法时所画者,称为尊胜曼荼罗。以不动明王为本尊之曼荼罗,称为不动曼荼罗。将弥陀、观音通种子之纥利俱字放置于开敷莲华中之中台八叶,称为九字曼荼罗。此外,画法华经说经会之圣众,称为经法曼荼罗。画释迦三尊及传俱舍论之诸祖者,称为俱舍曼荼罗。修法之时,仅以观想观诸尊之形像,称为道场观曼荼罗。至于观想自身为曼荼罗,而在四肢五体上布列曼荼罗之诸尊,则称支分生曼荼罗。支分生曼荼罗中,以胎藏界之中台八叶院配于头部,第一重之内眷属配于咽喉及心脏,第二重之诸大菩萨配于脐以下之部位,称为三重流现曼荼罗。地、水、火、风、空等五轮配于膝、腹、胸、面、顶,称为五轮成身曼荼罗。此外,金刚界之九会则配于肢体。灌顶之时,敷于坛上行者投花得佛所用者,称为敷曼荼罗。至于一般把曼荼罗作为礼拜供养之对象,称为曼荼罗供,略称曼供,于诸堂建筑落成时之落庆供养多修此曼荼罗。描画弥陀之净土及弥勒之兜率天等相状,称为净土曼荼罗,或兜率曼荼罗,惟此应称为变相。又图示法华经教说内容,称为法华变相及法华曼荼罗。然于密教修法华经时,则另有法华曼荼罗。又建立曼荼罗,为弟子传授灌顶之传法阿阇梨,称为曼荼罗阿阇梨。(大日经卷一具缘品、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三、五秘密仪轨)((参见:)6912p4400
FROM:
【佛光大辞典】

术语)Man!d!ala,又作曼陀啰、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拏罗。略云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于此,以祭供者,是为曼陀罗之本体,而此坛中聚集具足诸尊诸德成一大法门,如毂辋辐具足而成圆满之车轮,是曼陀罗之义也。而常称为曼荼罗者,是图画者。此为四曼中之大曼荼罗。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曰:道场之处当作方坛,名曼荼罗。广狭随时。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下曰:蔓陀啰,此云坛也。探玄记二十曰:曼荼罗,云道场也,圆坛也。慧琳音义十曰:漫荼罗无正翻,义说云圣众集会处也,即念诵坛场也。演密钞四曰:漫荼罗者,此云道场。是与弟子发心得道之处,谓之道场。大日经疏三曰:十方世界微尘数大悲万行波罗蜜门犹如华藏,三乘六道无量应身犹如根茎条叶发晖相间。以如是众德轮圆周备故,名漫荼罗也。同四曰:漫荼罗,是轮圆之义。又曰:曼荼罗,并发生义,今即名发生曼荼罗也。下菩提心种子[8740]于一切智心地,润以大悲水。[8766]照以大慧月,[876A]鼓以大方便风,[8770]不碍以大空空,[8751]能令不思议法性芽。次第滋长乃至弥满法界,成佛树王,故以发生为称。又曰:\‘梵音曼荼罗,是攒摇乳酪成苏之义。曼荼罗,是苏中极精醇者,浮聚在上之义。犹彼精醇不复变易。复名为坚,净妙之味共相和合。余物能所不杂,故有聚集义。是故佛言极无比味无过上味,是故说为曼荼罗也。以三种秘密方便攒摇众生佛性之乳,乃至经历五味成妙觉醍醐,醇净融妙不可复增。又曰:\‘漫荼罗者,名为聚集,今以如来真实功德集在一处,乃至十世界微尘数差别智印轮圆辐辏,翼辅大日心王。使一切众生普门进趣,是故说为漫荼罗也。演密钞二曰:\‘漫荼罗,圣贤集会之处,万德交归之所。同五曰:\‘漫荼罗,是蕴聚积聚诸佛如来真实功德之处,故以为名。言轮圆辐辏者,以喻显法,轮即平轮,圆谓圆满,毂幅辋等相圆满故,辐辏者归会也,谓众辐归会于毂也。(中略)今借喻此漫荼罗三重法界门罔不归辏于大日心王,使三乘五乘一切众生普门进趣皆辏中胎大空之处,故曰轮圆辐辏也。四曼义曰:\‘古人翻坛,新人翻轮圆具足。秘藏记本曰:\‘曼荼罗,谓三密圆满具足义也。一切贤圣,一切功德之集合处既名为漫荼罗,故其贤圣之身形或言语或持物或誓愿等亦悉名为漫荼罗,此以其一一轮圆具足之义在故也。大日经疏一曰:\‘真言,梵曰漫怛罗,即是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言。释论谓之秘密语,旧译云咒,非正翻也。此贤圣之语密,附以曼荼罗之称之一例也。就之而立四种之曼荼罗,以该收一切法。
FROM: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法华经曼荼罗

   



 


一般而言,是指将佛菩萨等尊像,或种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图样。又译曼拏罗、满荼罗、曼陀罗、漫荼罗等。意译坛城、中围、坛场等。曼荼罗的梵语man!d!ala,是由意为心髓本质man!d!a,以及意为la所组成的。因此曼荼罗一词即意谓获得本质。所谓获得本质,是指获得佛之无上正等正觉。由于曼荼罗是真理之表征,犹如圆轮一般圆满无缺,因此或有译之为圆轮具足的。又由于曼荼罗也被认为有证悟的场所道场的意思,而道场是设坛以供如来、菩萨聚集的场所,因此,曼荼罗又有集合的意义产生。职是之故,聚集佛菩萨之圣像于一坛,或描绘诸尊于一处者,皆称之为曼荼罗。

[曼荼罗的成立──从观念到具象] 随着大乘佛教的开展,逐渐有一种新思想产生,亦即认为不仅释尊可以成正觉,而且,其他一切众生也都有悟的种子(菩提心),若开发此种子则人人皆可成佛。菩提种子尚未开发的,称为自性曼荼罗。在经典中,曾言及佛以神力,令诸会众观见佛之世界。又云众生可依自己观想修行之力,观见佛界。这种观想佛界于心中的,称为观想曼荼罗。然而,凝想作观并非易事,不是人人皆能行之。因此,遂将依观想所得之佛像,绘成图像,或于坛上配列佛像及三昧耶形,而形成了所谓的形像曼荼罗

[曼荼罗的发展] 古代印度素有唱念咒句(dharan!i^,陀罗尼)、结印契(mudra^,印相)的修法。对于此种修法,释尊曾严禁其弟子修习。但到大乘佛教时代,咒术已逐渐混入经典之中。根据汉译经典看来,咒句始见于三世纪的经典,三世纪末至四世纪初期,述及身、口、意三密及咒句的经典已经出现。四世纪中期,如观音咒法等,在咒语上已附上了尊名。到四世纪末期,如《观佛三昧经》所示,观想法已颇为详细。

另一方面,从二世纪末至三世纪,大乘佛教兴起,《净土经》、《法华经》、《华严经》等大乘经典逐渐成立,并出现甚多如来、菩萨及诸佛净土。《华严经》中,以教主卢舍那佛为中心的华藏世界,呈现出广大的宇宙观。而三十三身观音、梵天、帝释天、毗沙门天、八部众等尊像也多呈现多面多臂式,密教的成分已经出现。在五世纪中期至六世纪末的译典中,可以看到言及筑造七重界大坛的结咒界法。受印度教影响的诸尊也于此时出现。例如在六世纪前半,梁译《牟梨曼荼罗咒经》中,咒语及坛场作法已颇为齐备。而经中所载的坛场本尊及其眷属的画像法,则是别尊曼荼罗的起源。此外,更有现忿怒相的多面多臂像,以及修增益(方)、息灾(圆)、降伏(三角)等法的护摩火炉。近年来,在喀什米尔发现此经的梵文写本(约成立于五至六世纪),可知印度于此时期已有这样的曼荼罗。我国南北朝至隋代时,出现请雨法、十一面观音法及其画像法。七世纪初期(初唐时),出现为观想金刚界本尊而修的印度教瑜伽观法。尔后,观想愈发盛行。在七世纪中期的《陀罗尼集经》中,有集合诸尊的普集会坛、各种诸尊法,及由佛、金、观三部构成的大曼荼罗。而在八世纪初期,菩提流志译的《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及《一字佛顶轮王经》中,中尊虽仍是释迦如来,但从其他诸尊的配置,可以看出胎藏曼荼罗的成立已蓄势待发了。

就这样,随着时代迁移,以坛为中心的个别的曼荼罗,逐渐变成了集合体。七世纪中期,《大日经》成立,其后出现以《大日经》为基础而绘成的胎藏曼荼罗。又,从七世纪至八世纪初期,成立了《金刚顶经》,随后也出现根据它而描绘的金刚界曼荼罗。从此时期开始的密教,亦即以大日如来为中心的密教,被称为纯密。而在此之前的,则称为杂密。纯密在唐朝时期,迅速地整理统合,成立由胎藏界、金刚界两种曼荼罗组成的两界曼荼罗。后由惠果传予入唐之日僧空海,而成为流传于日本的现图曼荼罗

大乘之所以有如此的变化,自有其不得已的背景。自笈多王朝灭亡以来,以农村为基础之传统的、保守的婆罗门教(印度教)日渐兴盛,使原先受工商业者支持的佛教与耆那教倍受威胁。为了因应这种变动,佛教徒只好与异教徒妥协,大胆采用其修法,而成立各种曼荼罗。

[曼荼罗的种类]

(1)
法曼荼罗︰以口诵咒语的方式,将密教的三密(身、口、意),集中于口。在三钴杵中图绘尊像(金刚界曼荼罗微细会),或描绘最抽象化的梵字(种子曼荼罗),此谓之法曼荼罗。

(2)
三昧耶曼荼罗︰如谓透过口念,以音声表现的为最抽象,则以佛手所持的持物作为佛誓愿之象征,当是最具象的了。尊像之持物,称为三昧耶形。图绘此三昧耶形的曼荼罗,就称为三昧耶曼荼罗。

(3)
大曼荼罗︰正如以树木、台座、佛足等代表释尊的时代过后,才出现佛像。肇因于咒语,以象征为媒介来观想佛的观想法,持续颇长一段时期,其后出现以景观为背景的,描绘佛说法的说会曼荼罗。净土曼荼罗多属这类1,而纯密中的请雨经曼荼罗、菩提场曼荼罗等,亦含有此成分。将此变相图形化,描绘诸尊正面形相,即成为密教的曼荼罗。图绘这些尊像的曼荼罗,称为大曼荼罗。

(4)
羯磨曼荼罗︰重视社会中的个体与全体之亲和性,而将此相互供养的诸尊齐绘于一堂的,称为羯磨(karma,行为)曼荼罗。此外,以雕像构成的立体曼荼罗,也是羯磨曼荼罗。以上,大、三、法、羯四种曼荼罗,总称四种曼荼罗,是金刚界曼荼罗的主要部分。

[曼荼罗的形态] 在印度,欲制作曼荼罗时,首先是择地,再于地之四隅立桩,绕线结界。界中铺上清净泥土。筑坛,其表层涂抹白土,安置诸尊。由于修法结束后,须将坛毁坏,所以印度没有曼荼罗坛的遗品留存。西藏的曼荼罗,多是壁画,中国与日本的曼荼罗,多彩绘于绢纸上,或有以金银泥描绘的。在举行灌顶仪式时,坛上挂着的是敷曼荼罗。四种曼荼罗之中,描绘尊像的大曼荼罗,最为常见。

这些曼荼罗可以分为两界曼荼罗与别尊曼荼罗两大类。两界曼荼罗是金、胎两种曼荼罗组成的大总合曼荼罗。别尊曼荼罗是依修法的目的而有不同的本尊,及其他诸尊的曼荼罗。依所立的本尊之不同而有如次数类︰

(1)
以如来为本尊︰法华、请雨经、宝楼阁、菩提场曼荼罗等。

(2)
以佛眼、佛顶为本尊︰佛眼、一字金轮、六字经、尊胜曼荼罗等。

(3)
以菩萨为本尊︰如意轮、八字文殊、弥勒、五大虚空藏、五秘密曼荼罗等。

(4)
以明王为本尊︰孔雀经、仁王经、爱染、十二天曼荼罗等。

(5)
以天为本尊︰阎魔王、童子经、吉祥天、地斗曼荼罗等。

(6)
垂迹曼荼罗︰春日、山王、熊野曼荼罗等。

[西藏的曼荼罗] 纯密成立之后,从八世纪中期到密教灭亡(1203)之间,称为后期密教。此一时期,仍有根据后期密教经典而成立的曼荼罗。但当时并不是直接传入中国、日本,而是先传入西藏、蒙古。到了元代,才传入朝鲜、中国。西藏称此时期的经典为无上瑜伽怛特罗。此中,以父怛特罗的《秘密集会怛特罗》为最古。其后,成立各种母怛特罗的曼荼罗。最后是总合此二怛特罗的《时轮怛特罗》(无上瑜伽不二怛特罗)。在印度西北的拉达克阿齐尔寺三层堂壁面的曼荼罗,是大约成立于十二至十三世纪的遗品。

[荣格心理学与曼荼罗] 瑞士精神医师兼心理学者荣格,曾以心理学的角度来诠释以四门为中心的西藏曼荼罗的图型。荣格从他自身的体验,以及对众多患者的观察,发现与曼荼罗相同的图像,其实与外在的世界并没关联,而是个人内在心像的显现。他将此心像称为mandala,并尝试证明其普遍性。荣格认为曼荼罗样式的图型,是人类心理的全体(包括意识中心的自我,以及无意识的心之作用),也是它的中心。进一步说,它是意欲调合意识领域及无意识领域的心理影像。平常自己意识不到,但在遭逢心理危机时,就会有作用。会被意识化,而显现出曼荼罗样式的图像。

附︰赖富本宏〈曼荼罗〉(摘录自《西藏密教研究》第五章第三节)

                    

                                      光明真言曼荼罗

(
)曼荼罗的意义
曼荼罗,近年来极受注目。曼荼罗,在古代印度意指国家的领土和祀神的祭坛。但是在藏文《大日经》的〈建立曼荼罗的真言秘密藏品〉中说︰曼荼(man!d!)名为胎藏,罗(la)是完成。

由于有上述的说法,曼荼罗遂成为密教的中心要素。


曼荼罗是生存于现象世界的我们,和神圣的佛一体化的场所。也就是超越的大宇宙(macrocosm)和内在的小宇宙(microcosm)相即的空间。这种想法的发端,与古印度奥义书之梵我一如的思想不无关系。但是,在密教里,不论存在论、认识论、修行论,全都以曼荼罗为中心。

瑜伽部密教的学者菩达格榭的《法曼荼罗经》(Dharmaman!d!ala-su^tra),是一部从思想、构造等各方面来考察曼荼罗的佳作。若从思想上来看,曼荼罗可分为自性曼荼罗、观想曼荼罗、形象曼荼罗三种。首先,就理念来说,现在眼见、耳闻、身触的这个世界的种种,都是法身大日如来的显现。若从后期密教的有力的思想沙诃遮(sahaja,俱生)而言,世界是由佛(buddhasahaja)而生成的,充满俱生(生得)的喜悦。

但是,这些毕竟是理念,为了体证生佛不二的境界,观想还是必要的。因而,精神式之生成的成就法(sadhana)亦自有必要。因此,乃有追求观想世界之曼荼罗的概念,乃有反映行者心中的曼荼罗。成就法(sadhana)和仪轨(vidhi)所说的象征式存在(sama-ya-sattva)即属其范畴。

以上二种曼荼罗是由理念的世界往现象世界开展,然事实上,它并没有形像的展现。但除了一部分的圣人之外,凡夫皆要透过身、口、意三密行而达到生佛一体的境界。因此,观想的曼荼罗必须以视觉性、客观性的图像方式来表现,使得无论何人一眼望去皆能了解。于是,以诸佛、诸菩萨等形像而表现的形像曼荼罗,无论如何都是必要的,而实际上,形像曼荼罗也成为曼荼罗美术的代表。

通常我们称曼荼罗,是指形像曼荼罗而言。然而,即使是以姿态、形像所表现的曼荼罗,由其表现方式,仍可细分为下列四种︰

(1)
尊像曼荼罗(大曼荼罗)

(2)
象征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

(3)
文字曼荼罗(法曼荼罗)

(4)
立体曼荼罗(羯磨曼荼罗)

括弧内的术语,载在与弘法大师有关的《秘藏记》等书中。此四种曼荼罗原本出自《初会金刚顶经》中的四印(catur-mudra^),传至日本以后,发展得更为有组织;这点是值得玩味的。

此四种曼荼罗,在现代来说,是象征主义变化过程中的一种,包含许多暗示。因而,在此想对这四者略加说明。

首先,尊像曼荼罗在传统教义体系上称为大曼荼罗。这个字眼,有各式各样的解释。要言之,就是以实际的形像来表现诸尊的曼荼罗。例如金刚界的大日作庄严的菩萨形,结跏趺坐,结智拳印。不动则右手持利剑,左手持罥索,坐于大磐石上。在日本密教寺院中所见到的曼荼罗,此类占绝大部分,是美术研究的中心。它也可说是最狭义的曼荼罗。

象征曼荼罗是以尊像曼荼罗为基础,将其简略化,亦即以能明确地象征各尊性格或活动的持物及印相代替尊像。传统上被称为三昧耶曼荼罗。三昧耶(或三摩耶)是梵语samaya的音译。汉字的三昧耶无任何特殊意义。梵语的samaya,后代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但其原本应为约束契约之意。也就是说,藉着具有特色的持物,将其尊格普遍地加以约束象征化。与尊像曼荼罗相较,由于三昧耶曼荼罗在理解上必须具备密教教义的知识,因此其用例明显地减少许多。现图金刚界曼荼罗(九会曼荼罗)中,三昧耶会、降三世三昧耶会是属于此一范畴。

文字曼荼罗是将由持物等标帜所构成的曼荼罗,又进一步加以象征化,以种子(种字)的单音节文字来表现。传统上称为法曼荼罗。文字曼荼罗虽以文字为名,但此文字仅限于古印度的神圣文字──梵字为原则。取种子之意,是因为植物能由种子长出茎、叶及开花,而在种子的内部又聚集了全体的精华。法曼荼罗中,阿弥陀以hrih、观音以sa字来表现。也就是说,曼荼罗逐渐地简单化,由形变而为象征,再由象征转化为文字。这种变化过程的萌芽,在《大日经》中已经提过。由此可知,密教颇为关心象征化。

第四种曼荼罗,传统称为羯磨曼荼罗。羯磨与三昧耶相同,是梵语karma的音译,其意为行为。若以更深一层的宗教意义而言,是佛为了自己的法乐、众生的化益所行的一切威仪事业;这是前述三种曼荼罗意义的扩大。在美术作品上,羯摩曼荼罗并非画像,而是指由木像、塑像、铸像等尊像所构成的曼荼罗。日本东寺讲堂内依据《仁王经》所制作的立体曼荼罗即为其佳例。此外,在拉达克的阿尔齐衮巴大日殿内亦可见到金刚界三十七尊的立体曼荼罗。

以上是传统的四种曼荼罗。此中自然是以尊像曼荼罗在信仰上及美术上最为重要。因为其余三种曼荼罗各具特色,若对密教教义无某种程度的素养,并不容易理解。

除了传统的或宗教的理解之外,又有将曼荼罗当作具有核心的一个群体,而以此比喻为我们的心或身体。这种思想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虽然早在弘法大师《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中,就有将我们深远的心与曼荼罗结合的见解,但到了本世纪荣格等深层心理学家,才将曼荼罗的概念应用于心理学上,为曼荼罗的研究开展出新的方向。

此外,由于受到印度瑜伽思想的影响,将我们的身体看作是一种曼荼罗世界,这种思想正开始盛行。以上二种曼荼罗,笔者称之为内曼荼罗,以便于与传统的四种曼荼罗──外曼荼罗相对比。内曼荼罗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较受人注目的条件。

此外,关于曼荼罗的具体形态,共分有二种。一种如前所述,是在干净的地面或土坛上,使用色粉画出平面图形的土坛曼荼罗;另一种是画在壁面或汤卡的曼荼罗,这种曼荼罗,在日本被称为挂曼荼罗。

其中,经典和仪轨所说的是前者──土坛曼荼罗,这种曼荼罗在灌顶和护摩的仪式结束后,会被破坏,而不被珍惜。另一方面,在中国盛行木坛曼荼罗和绘于画布的曼荼罗;而在日本,除了一部分使用于灌顶的敷曼荼罗之外,其余都是礼拜成分极强的挂曼荼罗。

在拉达克,两种曼荼罗都使用,但在这里,主要要谈的是壁画曼荼罗。

(
)曼荼罗的构造
狭义解释曼荼罗的时候,是以形像曼荼罗之中的大曼荼罗(尊像曼荼罗)为对象。以下,以西藏系的曼荼罗为例,来对曼荼罗的基本构造和意义加以考察。

因为曼荼罗是神圣世界的显现,所以不能是无限定的空间。当然,也不是不采取任何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所采取的基本形状,是圆形和四方形(特别是正方形)的。这种倾向,并不是偶然的,从象征主义的立场来看,它具有重要的意味。

首先,从圆满的这种词语可以得知圆形是图形中最完整的。因此,曼荼罗(man!-d!ala)被当作形容词使用时,具有圆的意思(有时候也以pariman!dala一词表现)。

以图形的完整性而言,圆形占首位;但正方形具有平面空间不可缺的四方,而且也暗示着发展、展开。又这个数字,在日本与的发音相同,因此常被忌讳使用;但在古代印度,从四圣谛、四天王这些字眼看来,是一个好数字。

此外,在所有曼荼罗里很少看到的图形是三角形和半圆形。上述的四种图形,都是为种种祈愿而行护摩时,所用的土坛曼荼罗的形状。也就是说,随着祈愿内容的差异,用色粉使坛上现出的曼荼罗的基本构造也不同,又在现代的拉达克等地,或西藏佛教流行之地,实际上,都是由僧侣们以数天的时间,做出优良的曼荼罗。

又,有关护摩修法的内容和曼荼罗的形状,列表如下。

以上四种,称为四种法,因所依据经轨的不同而多少有差异;大体上由于目的不同,画在护摩炉上的形、色也不一致。圆形是用于息灾(s/a^ntika),而象征发展的正四方形则用于增益(paus!t!ika)。

┌─────┬─────────┬────┐
祈愿的内容护摩炉曼荼罗的形状
├─────┼─────────┼────┤

├─────┼─────────┼────┤
方形
├─────┼─────────┼────┤
半圆
├─────┼─────────┼────┤
三角 黑(青)
└─────┴─────────┴────┘



另一方面,若希望得到他人的敬爱(vas/i-karan!a),则常使用半圆形。这或许是以象征不完全、有残缺的半圆意涵着希望达到完整的圆吧。又在文献上,半圆也有称为弓形的。三角形,在印度教的怛特罗派中,是被用来表示神力的扬特罗的重要图形。但一般也有如三角关系的这种词语,这种图形予人强烈的力的流出的感觉。因此,祈愿调伏(或降伏,abhicaraka)对方,则使用这种图形。在实际的曼荼罗上,仅限于以荼吉尼(D!a^kini)等后期密教系的忿怒尊为主尊的曼荼罗是使用三角形的图形。

其次,谈具体的构造。西藏系的曼荼罗,大致而言,不例外的,都是以最外周的圆轮,将周围分隔。理由之一︰是认为圆形最适宜表现佛的神圣世界。又这种圆轮,是由二重或三重构成;最外围是燃烧着火焰的火轮,中间是由三钴杵、五钴杵构成的金刚杵圆轮,最内部是连续的绘着从内部呈放射状的莲瓣。

关于这些要素,在叙述曼荼罗的基本文献之一的《法曼荼罗经》等,也曾言及;又上述的几种图所代表的意义,大抵有如下几项︰

第一,最外周的火灾轮,一般称为火壁、火坑。这是为了防止外敌侵入内部,以结界来形成神圣的空间。所以,不论是实际的敌军和毒虫等的外敌,或是使我们内心的世界动摇的,内在的、精神的、内心的要素,都将它驱除出去,而固守住神圣的世界。

众所周知,金刚杵(vajra)自古以来,是战神因陀罗(Indra)的武器。有了火轮和金刚杵这两样有力的防备,曼荼罗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

又若详细的说,在拉达克的阿尔齐衮巴大日堂,三层堂的曼荼罗是古式的曼荼罗,有火炎轮、金刚杵轮的二重构造;而阿尔齐衮巴新堂的曼荼罗,则在最内部绘上连续的莲花瓣的莲华轮和其他图案的圆轮。

在此,要注意一件有趣的事,虽然也称为曼荼罗,但见于日本的曼荼罗,没有外围的这些图案。当然,少部分的曼荼罗也绘上金刚杵的连续图样,但大部分都只绘上诸佛菩萨,而没有外围的防御。

这或许可以这么推测︰日本的气候非常温暖,而且妨碍修行的障碍也不多。而炙热之国的印度、酷寒之地的西藏等地,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在实践诸佛与众生融合的曼荼罗行时,其困难超乎想像。因而,为了现出人为的圣域空间,结界乃成为重要的作业。而这些也都如实的反映在曼荼罗的图像上。

相反的,日本虽然有台风、地震,但仍不失为容易居住的国家。所以对经轨中所说的结界的要素,不会有切实的感受,因此,诸尊几乎都是以无防备的姿态出现。

如果和火炎、金刚杵轮相比,莲华轮的性质稍有不同。众所皆知,在佛典中,以莲华表示清净;又是自古以来,为人所熟悉之神秘的出生的象征。

曼荼罗是圣域的空间,同时也是现出实在的场所,这种情形与女性的神秘生产能力有共通性。因此,必然会产生《大日经》系的胎藏曼荼罗的概念。

八叶的莲瓣和意义稍有不同的八辐轮,常出现于西藏系的曼荼罗。是仅次于的好数目;同时,也有认为八叶的莲华象征人的心脏。总之,莲华也是曼荼罗图像上的?n内涵之一,这是不能否定的。

其次,来谈曼荼罗的内部。在三重或没有莲瓣轮的二重内轮的内部,通常是具有四方四门的正方形城阁建筑,这种建筑均衡的以垂直方向安立着。至于内部的尊像,有一种是头部向上,取天地型式的构图的古式样;另一种是尊像自身呈放射状配列的新样式。

其中,从阿尔齐衮巴的曼荼罗都呈天地型的形式,而无上瑜伽密教系的曼荼罗常现放射状的图形看来,大抵可以判断,有天地型的曼荼罗,历史是较早的。无论是天地型或放射状的曼荼罗,其城门的部分,一定是对称的向外。在日本的曼荼罗,大部分都是天地型的;但东寺的敷曼荼罗,以及一部分用于灌顶的敷曼荼罗,则是头向外的放射型。

其次,再来看门楣部分,在数层楼阁上方的两侧,有一拱形装饰,两只撑着法轮的鹿,对面蹲于中央。这种图案,不用说,当然是象征释尊在鹿野苑的初转法轮。一般而言,释尊的尊像出现在曼荼罗中,是出乎意料的少,而以这种象征来表现初转法轮,即是密教的特色之一。又根据前述的《法曼荼罗经》一书中所说,门的楼阁尺寸和最内轮有同一的规定,而这种规定,在拉达克地方的曼荼罗大致都忠实的遵守。

在四方形的城阁之上,挂着象征吉利的、称为八吉祥的幢幡(dhvaja)、伞盖(chattra)、法螺贝(s/an%kha),上方又有美妙的飞天奏乐供养。这是将初期佛教以来的供养仪式,巧妙的融入曼荼罗之中。

又在置于四方位的门的内部,配上身着甲胄的四天王,或忿怒形的金刚界系的四摄菩萨,用以监视内在的或外在的魔侵入。在这种情况下,若是配上持国天等四天王来守护的本尊,即可称之为传统大乘佛教的显教系诸尊(例如︰阿弥陀、药师等);而主尊若是密教系的诸尊(但无上瑜伽的情形稍有不同),则以忿怒形的四摄菩萨固守城门。这种图像若以内曼荼罗来解释,则如图齐所说,城门的内部是意识的世界,外部是无意识的世界。又根据四门护尊的不同,可以从曼荼罗中看出显教与密教的关系──佛教历史展开的一端。

在城阁的内部,有几种图像的构造形式。以本尊为中心,眷属呈同心圆状的配列;有的有数重正方形,于最内部置本尊的圆轮。在最内部,也就是中心的圆轮,中央有本尊的八辐轮形式,将圆分为九等分的井字型。关于两者的差异,现在能得到的线索不多。在日本,醍醐寺所藏的图像之中,可以见到这种井字型的曼荼罗。

又,一般的情形,是在正方形城阁的内部,由二条交叉的对角线,区分成四等分,各部分涂以四种重要的颜色。关于这四色的意义,有种种说法;但笔者以为这应是与五佛、五部族同样是瑜伽密教、无上瑜伽密教之中心教义的五色。

认为圣俗一致的瑜伽体验,比绝对归依的信仰更重要的密教,积极的利用色彩、欢娱以及佛教以前所否定的诸要素,作为集中自己的手段。

在曼荼罗的五色之中,除中央主尊之色之外,其余的四色各配于固定的方位。例如︰取红色的阿弥陀为本尊时,四方之色,除红色之外,以四色表示。《大日经》甚至明白规定涂五色的顺序。

根据对西藏系曼荼罗的研究,大抵可以这么推测︰曼荼罗是一种把立体的世界缩小、且加以平面化的图形。但究竟被平面化的是那种物体呢?关于这点,未有定论;不过,在此可以提出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图案上具有四门的四方形建筑物,即是城寨、城阁。《大日经》系的胎藏曼荼罗,比较显著的保留这种特色。城阁内部的空间,从宗教的象征主义的立场来说,是圣域空间,因此与曼荼罗一致。又由城阁之上垂下半鬘(半圆状的花饰),楼上高挂幢幡的这种供养情形,也可以在敦煌壁画上看到。《法曼荼罗经》等文献资料,也大致依此来解释。但关于外周的圆形,则稍嫌说明不足。

第二种看法︰以中央有圆轮是必要条件来看。曼荼罗是平面化的佛塔,圆轮相当于覆钵,周围的四方形相当于基坛。佛塔确实是佛教最高的神圣世界,由圆形或正方形(凹凸的部分相当于门)构成的佛塔,常在犍陀罗、东印度的拉特那基利、藏西的拉达克、尼泊尔等地见到。而且,将最外围的圆轮视为栏楯,也极为合适。但对不是圆形的曼荼罗,这又无法解释。在目前的阶段,尚无法对任何一种看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然而,在考察曼荼罗的构造和深义时,其起源之具有重要意义,是不能否定的。

[参考资料] 《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上;《大日经》卷三;《苏悉地羯啰经》卷下;《一字奇特佛顶经》卷上;《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十六、卷十九;《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一;《大日经疏》卷三、卷二十;《密宗仪轨与图式》(《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4});松长有庆《密教の历史》;吉祥真雄《曼荼罗图说》。


FROM: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曼荼罗(梵名 mandala,藏名 dkyil-hkhor),在古代印度,原指国家的领土和祭祀的祭坛。但是现在一般而言,是指将佛菩萨等尊像,或种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图样。又译作曼拏罗、满荼罗、曼陀罗、漫荼罗等。意译为坛城、中围、轮圆具足、坛城、聚集等。
  为了修行者观想方便所绘制、雕造的曼荼罗,而有形像曼荼罗,而成为曼荼罗的表征。
  曼荼罗的梵语mandala,是由意为心髓本质 manda,以及意为la所组成的。因此曼荼罗一词即意谓获得本质。所谓获得本质,是指获得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
  由于曼荼罗是真理之表征,犹如圆轮一般圆满无缺,因此也有将之译为圆轮具足。另外,由于曼荼罗也被认为有证悟的场所道场的意思,而道场是设坛以供如来、菩萨聚集的场所,因此,曼荼罗又有集合的意义产生。因此,聚集佛菩萨的圣像于一坛,或描绘诸尊于一处者,都可以称之为曼荼罗。
  一般我们所称的荼罗可分为四种,称为四种曼荼罗,简称四曼。即:
  1、大曼荼罗:诸尊具足相好容貌的图画,称为大曼荼罗(尊形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的成身会。
  2、三昧耶曼荼罗:即示现诸尊的本誓三昧耶,也就是将表示本尊的法器、持物,以图示象征的三昧耶图绘表示,称为三昧耶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曼荼罗的三昧耶会。
  3、法曼荼罗:这是诸尊的种子及真言,或书写种子梵字于诸尊的本位,或以法身三摩地以及一切经论的文义等来表现,称为法曼荼罗(种子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的微细会。
  4、羯磨曼荼罗:将诸尊的威仪事业铸造成像,形成立体、行为的三度乃至四度空间的行动性曼荼罗,称为羯磨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的供养会。
  而这四种曼荼罗,一般又各含有三种曼荼罗,即:
  (1)都会(都门、普门)曼荼罗:是各部诸尊聚集在一起的曼荼罗,如以大日如来为中心的两部曼荼罗。
  (2)部会曼荼罗:是某一部会的诸尊,会聚在一起的曼荼罗,如佛部的佛顶曼荼罗,莲华部的十一面观音曼荼罗等。
  (3)别尊(一门)曼荼罗:这是以一位本尊为中心的曼荼罗,如释迦曼荼罗、如意轮曼荼罗等。
  我们一般所指称的曼荼罗即是以上四种大、三昧耶、法、羯磨曼荼罗。

  FROM:【佛教器物简述】

 


上一篇:宝冠——佛画匠所应知(9)
下一篇:复制宝宁寺水陆画欢迎指教
返 回:返回上一页
 

谨遵佛制  精研匠艺